騰訊推“芒種計劃”:一波微信自媒體如何拿2億元的補貼
發(fā)布時間:[2016-03-03]分類:熱點新聞
《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guī)定》在自媒體界的震蕩還未結束,騰訊就攜2億元補助的自媒體“芒種計劃”強勢而來。這很有一種“頂風作案”的味道,但這無疑對于自媒體而言是一個天大的福音。一邊是相關部門的約束,一邊是騰訊面向微信自媒體的政策紅利,在部分自媒體束手無策的時候,騰訊的這個“芒種計劃”可謂是雪中送炭。
1.什么是“芒種計劃”
什么是“芒種計劃”?這是騰訊企鵝媒體平臺為微信自媒體打造的一個自媒體發(fā)展扶植計劃。該計劃提出:入駐媒體、自媒體在文章頁面上獲得的所有廣告收入,將100%歸其所有;對于那些堅守原創(chuàng),深耕優(yōu)質內容的媒體和自媒體,騰訊還將給予全年共計2億元預算補貼給原創(chuàng)作者,鼓勵更高質量的原創(chuàng)文章進入。
那么,騰訊企鵝媒體平臺又是啥?該平臺即是用戶的產品,也是服務自媒體的平臺。目前已經打通了微信公眾號打通微信、手機QQ新聞插件、天天快報、新聞客戶端、騰訊QQ瀏覽器等多個騰訊系產品出口,在后臺上傳文章、音頻和視頻,這些內容可以同步到微信公眾號及騰訊視頻上面,然后被所有的產品譜系所用,達到最大的傳播。顯然,相對于今日頭條之前的“千人萬元”計劃,“芒種計劃”的扶植力度更大,更廣。以此可以看到,媒體平臺對于自媒體化這種內容生產方式是推崇備至的。自媒體內容越多,越能解放媒體平臺的運營壓力,可以算共享經濟在媒體領域的高級模式。
2.自媒體如何去掙騰訊的兩億元補貼
“芒種計劃”是很棒,但是擺在自媒體眼前的問題是如何去獲得補助。簡單地說,也就是自媒體應該如何去掙騰訊的這2億元?補貼變現,不同于之前靠公關、廠商約稿吃稿費的變現形式,要求你有足夠多足夠高質量的原創(chuàng)內容,通過不斷的生產內容通過騰訊企鵝媒體平臺的大流量去獲取粉絲的擁戴,去獲得商家的青睞,再進一步獲得騰訊的補貼。因此,該計劃對內容的要求還是有些門檻的。
3.芒種計劃 拷問自媒體的從業(yè)態(tài)度
在近兩年的自媒體發(fā)展進程之中,我們看到了好多之前名不見經傳的自媒體走起來了。屢屢在某個平臺的分紅可以多達上百萬乃至上千萬,而那些早期出名的自媒體們則至今還是之前固有的軟文變現模式。
相對而言,其實這兩個群體已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線,前者在做的是內容創(chuàng)業(yè),是真正從內容的角度去考慮發(fā)展,從選題到內容甄別再到粉絲互動都非常用心,這些項目一般都是團隊,他們欠缺的是一個給力的平臺;而后者,仍舊是沿襲了媒體思維,走的是傳播推廣的老路子,這些媒體叫渠道型。其實渠道型自媒體并不是太好做,一是太累,二是有渠道危機,三是不容易聚攏粉絲,四是入行門檻低已進入“會蟲效應”時代,相信這幾點,科技領域的自媒體感同身受。
大部分以商業(yè)軟文為主要變現模式的自媒體,要想拿到芒種計劃的部分補貼,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下內容與方向,需要在商業(yè)軟文與干貨、特色等內容之間做一個選擇。因為兩種內容所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關系到平臺是不是推薦。所以,對于大部分自媒體而言想要拿到騰訊的這2億補助,需要新的運營路子。是以,“芒種計劃”拷問自媒體對待商業(yè)模式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自媒體的發(fā)展方向。
所以,如果你能在文字內容之外,探索音頻或者視頻內容的制作與創(chuàng)新,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不要說沒經驗不懂行業(yè),因為創(chuàng)新與顛覆往往是門外漢做到的,不是嗎?
電話咨詢
免費試用
預約演示
價格咨詢
獲取方案